看非遗老字号如何做出乐陵新味道
来源:火狐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9-03 07:53:3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众多鲁菜中,德州扒鸡声名远播,无论是宴请宾朋,还是家庭聚会,扒鸡都是一道拿得出手的硬菜。
随着花钱的那群人日趋年轻化,扒鸡生产厂商也在探索中求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品。乐陵就有这么一家公司,他们在遵循传统古法基础上,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创新出十余种新口味产品,同时还开拓小海鲜市场,增加了香酥带鱼、麻辣小龙虾等休闲食品,每一步都走得步履铿锵、坚实笃定,这家企业就是山东金鹏德盛斋扒鸡有限公司。
当记者来到位于乐陵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山东金鹏德盛斋扒鸡有限公司时,站在大门外就能闻到香浓醇厚的扒鸡味。走进产品展厅,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麻油鸡、椒麻鸡、荷叶鸡、烧烤鸡、香酥带鱼、五香黄花鱼、麻辣小龙虾等等,产品琳琅满目,令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奔赴一场味蕾盛宴。
“大火煮,小火焖,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挂鸡、脱羽、定型、上色、焖煮……一只正宗的扒鸡,从活禽到成品要历经14道严苛工序,遵古法精选八珍八味,炮制16小时直到骨肉离脱、香气入骨。”说起扒鸡制作流程,公司副总经理刘彦超熟稔于心。
文化在于传承。德盛斋扒鸡的基因密码便是传承与创新,正是在秉承传统非遗技艺的同时,依托与现代化设备和工艺的“联姻”,实现了它的涅槃重生。
“德盛斋的历史要追溯到1919年,我太爷爷从那一年开始在铁路沿线卖扒鸡。我父亲王文升于1990年创办了德盛斋扒鸡公司,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2015年,我重新选址创办了金鹏德盛斋新公司,有了现代化厂房。我们家族几代人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正宗又好吃的扒鸡。”公司董事长王新成说。
在公司里走了一遭,记者看出这里与人们刻板印象中的老字号企业并不一样。这里没有古朴典雅的装饰,没有传统守旧的规章制度,而是处处氤氲着现代化气息,尤其是智能机器人在流水线的普遍应用,更是将科技感直接拉满。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家企业的特质,新潮无疑是最为贴切的。
新公司建设了现代化办公楼和研发楼、标准化无菌车间、3000吨低温冷库。办公实现无纸化,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管理实行扁平化,物流配送实现快速化。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公司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人力成本降低一半。
德盛斋扒鸡公司理念新颖,以“让更多的人吃上安全美味的扒鸡”为使命,扒鸡的制作流程与工艺虽然繁复却不曾删减,用料必求天然,工艺必求精品。为追求更好品质,德盛斋从源头把控产品的质量,精选健康优质鸡源,甄选纯天然香辛料,遵循古法制鸡工艺,生产车间360°可视,安全可溯源,健康看得见,让德盛斋的扒鸡成为国人餐桌健康安心之选,获得“德州老字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
“他家新品多,特别符合我们年轻人口味。”“我最喜欢吃德盛斋的椒麻鸡,味道特别棒。”德盛斋的口碑如何?这是日前记者在乐陵街头调查时得到的答案。
德盛斋扒鸡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鲜奇滋补,造型上两腿盘起,爪入鸡膛,色泽金黄,黄中透红,是上等的美食艺术珍品。
然而,当下的年轻人有了更丰富的口味追求,无辣不欢成为用餐标配,烧烤摊成了年轻人觥筹交错的主战场,味道单一的传统扒鸡销量一度下滑。
在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当下,唯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德盛斋扒鸡正是在探索创新中赢得新生。
公司研发团队反复尝试,历经数十次失败,终于研发出年轻人喜爱的麻油鸡、椒麻鸡、烧烤鸡、荷叶鸡等新品。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公司引进了更有嚼劲的老母鸡、柴公鸡等。
“研发人员本来不能吃辣,但研发过程要一直品尝,现在都练成了味道专家。”刘彦超说。
“抢滩”还在继续,公司趁热打铁,还开发了猪蹄、猪脸、猪皮、猪肘、猪拱嘴、鸭脖、鸭舌、鸭锁骨等单品,一上市就成为爆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德盛斋系列新产品畅销北京、天津、辽宁、江苏、陕西、广东、海南等30多个省市,成为消费者餐桌上最受喜爱的美味佳肴之一。
食品领域就像广袤无垠的大海,还有非常多未知海域等待探索。能这么说,对于德盛斋,除了扒鸡,其他都是陌生“海域”。德盛斋把目光转向了最具挑战性的水产领域。
经过原料解冻、清洗、消毒、去内脏、分段,再通过油炸、装瓶、注汁封口、灭菌、包装等工序,一箱冰冻带鱼,竟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带鱼罐头。顺着传送带,一箱箱罐头进入仓储区,人工智能机器人伸出机械臂,将其装运上车,直接发往全国各地经销网点。带鱼罐头便是公司拓展的新品类,而这样的“开疆拓土”,已成为德盛斋的常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公司依托强大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年轻群体消费动态,进一步探索市场需求,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市场上麻辣小龙虾的爆火,给了德盛斋新的启发。依据大数据信息,刘彦超带领团队“按图索骥”,奔赴青岛、烟台、舟山、武汉等地,引进小龙虾、花螺、花蛤、鲅鱼、红头鱼、八爪鱼、鱿鱼、带鱼、黄花鱼等原料,经过研发团队反复尝试,最终创新推出几十款小海鲜产品,迅速占领了本地及周边市场。
“我们当时吃住在青岛、烟台、石岛、舟山等地,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的,采购原料过程比较辛苦,为了让我们消费者吃得放心,这些都是值得的。”刘彦超坦言,“小海鲜新品研发试错成本比较高,比如龙虾尾,选了20多种小样,不断尝试,选出几个小样,再进行减糖、减盐、减味精等尝试,尽最大努力做到美味又健康。”
为研发新产品,公司投入数百万元,组建研发团队,采购各种设备,目前有10名研发人员负责公司新品研发、老工艺的改进、质量的稳定提升。
非遗老字号之所以拥有能够穿越百年的力量,得益于传承者们拥有自我革新、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及与新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拥抱的勇气和魄力。德盛斋就是这样,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渠道变革和营销跨界,致力于引领符合当代年轻消费者偏好的消费潮流。
如何对内优化架构、对外迭代和突破,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这是王新成时刻思考的问题。
在王新成看来,这最重要的一刀,要从营销下手,德盛斋必须对营销模式进行重构。为此,德盛斋制定了线上+线下两步走战略。
在线下,德盛斋将目光放到了全国市场,组建专业的网点开拓队伍,进行深耕作业,将触角下沉至社区、乡村各大商店、超市,铺设营销网点已超过1万家。目前,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网点全面铺开,公司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北和江浙市场。
在线上,完善销售供应渠道,在天猫、淘宝都设有店铺,2019年开始走抖音、快手直播电商,并开设旗舰店,同时入驻小红书和微信视频号,还邀请了头部主播做直播,网上销售实现逆市飘红。
“头部主播直播带货收效显著,尤其是帮助德盛斋打响了品牌,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高度认可,省外的订单纷至沓来,用工量大幅度的增加,带动数百名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王新成说,公司组建了电商经营销售团队,定期举办培训讲座,邀请国内知名网红主播、电商培训专家授课,员工电商素养快速提高。与此同时,公司也将目光瞄向海外,正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和非洲市场,利用互联网电商将德盛斋美食销售到全球各地。
“我有一个梦想,将来有一天,德盛斋的美食能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的几十亿人口,在营销美食的过程中,让全世界了解到我们的非遗文化和历史传承。”王新成满怀憧憬地说。